- 齋戒
- (齋戒, 斋戒) 齋本作〝齊〞。 湛然純一謂之齊, 肅然警惕謂之戒。 今作〝齋〞。 古人於祭祀之前沐浴更衣, 不飲酒, 不吃葷, 不與妻妾同寢, 整潔心身, 以示虔誠。 《禮‧曲禮》: 〝齊戒以告鬼神〞。 《孟子‧離婁》下: 〝雖有惡人, 齋戒沐浴, 則可以祀上帝〞。 《禮‧祭法》: 〝及其將齊也, 防其邪物, 訖其嗜欲﹔耳不聽樂, 心不苟慮, 手足不苟動〞。 又: 〝齊者精明之至也, 所以交於神明也〞。 《易‧繫辭》: 〝聖人以此齊戒, 以神明其德夫〞。 注: 〝洗心曰齊, 防患曰戒〞。 疏: 〝聖人以易道, 自齊自戒, 謂照了吉凶, 齊戒其身〞。 《雲笈七籤》卷三十七: 〝夫入靖修真, 要資齋戒, 檢口慎過, 其道漸階〞。 《太清玉冊》卷七: 〝《春秋命誠圖》曰: 黃帝請問太乙長生之道。 太乙曰: 齋六丁, 可以成功……此齋戒之始也〞。 《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》: 齋戒者, 道之根本, 法之津樑。 欲學道者, 清齋奉戒, 念念正真, 邪妄自泯。 《易‧繫辭上》: 洗心叫齋, 防患叫戒。 《孟子‧離婁》: 雖有惡人, 只要齋戒沐浴, 便可祭告上帝。 《三天內解經》: 學道首在於齋, 外則不染塵垢, 內則五臟清虛, 致真降神, 與道合真, 能修長齋, 則不犯禁戒。 《南華真經》: 若一志, 無聽之以耳, 而聽之以心﹔無聽之以心, 而聽之以氣。 聽止於耳, 心至於符。 氣也者, 虛而待物也。 唯道集虛, 虛者心齋也。 嚴君平曰: 虛心以原道德, 靜氣以期神明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